發佈日期︰2021-03-09 │ 發佈人︰後台管理員

正念認知與憂鬱症

文章作者:高雄市立凱旋醫院  張菡芸 醫師

 

  隨著社會國家對心理健康的重視,憂鬱症也越來越多的介紹和討論,但也充斥著許多的誤解和標籤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全球約有3.5億的人口罹患憂鬱症,也被認定是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疾病中的第一名。憂鬱症的盛行率逐年上升,而且即使治療改善後,患者仍有反覆復發的情況,這也是讓患者深感痛苦和臨床醫師感到困難的一大原因。

  聽到正念,很多人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正向思考,正能量等等。其實正念的英文「mindfulness」是由「mindful」這個形容詞轉變而來的名詞,他的原意是留心或留意的,變成名詞代表一個狀態,正念mindfulness的意思是一種留心的狀態,而不是字面上的正向的念頭。這樣的說法或許還是有些抽象,進一步的解釋,正念是讓我們保持對自己內在的察覺和觀照,從身體感受,動作,情緒到念頭想法,不去批判或評斷,以開放和接納的態度,專注的感受和體驗,進一步拓展到外在,還有當下的事件和經驗。

  1979年,美國的喬卡巴金博士結合了東方冥想禪修和西方的科學研究方法,創立了正念減壓運用在慢性疼痛的病人,讓這些病人的疼痛和身心狀況都得到改善,正念也開始在美國和世界各地推廣發展,相關的應用和研究也越來越多。正念認知治療即使以正念減壓為基礎,透過冥想的技巧,增加參與者對於當下的覺察,進而專注於覺察自己每一刻的身心狀況及變化,同時結合源自於憂鬱症認知治療的練習,但不同的是,正念認知並不是要改變參與者的思考內容,而是鼓勵他們透過覺察後,改變他們和想法、感受及身體感覺間的關係,幫助他們了解,這些想法、情緒和感覺不等於事實,也透過練習學習到更好的自我照顧和處置,尤其是在感覺到情緒崩潰或無助無望時。

  許多臨床的實驗研究都顯示了正念認知療法的效果,包括症狀嚴重度的改善,還有減少40-50%的復發率,雖然大量的研究認為,目前最有效的憂鬱症治療方式是藥物結合認知治療,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針對一些對於這些治療發是沒有反應的憂鬱症患者,正念認知療法可能是一個有效的方式。

  在東南亞國家,對於精神疾病包括憂鬱症的治療,西方醫學相對於替代性療法仍比較不完全被民眾信任甚至排斥,正念認知治療雖是讓參與者學習冥想技巧,不帶有特定宗教性的內容,更融合了認知治療的部分概念,對於未來憂鬱症治療相信能有更多的交流和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