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
*人口、人均所得、餘命數字以2019年UN數字更新為準 *醫療資訊以WHO最新報告2017Mental health Atlas 資料為準 |
一、概述 |
馬爾地夫共和國,通稱馬爾地夫,為亞洲面積最小的國家之一。俗稱「國王之島」,位於南亞赤道地區。是世界著名的島國,有1,190個珊瑚島,組成了26個主要環礁及無數的大小礁岩,這些島嶼和孤立的珊瑚礁形成了從北到南的格局,只有202個島嶼有人居住,是現在聯合國中領土最小、人口最少的袖珍國家之一。整個國土(包含海洋及礁地)的總面積為115,300平方公里,多數國土平均海平面低於3公尺,只有298平方公里是海平面以上的陸地,沒有河川及山丘。馬累為該國首都及最大城市,迪維希語(Dhivehi)是馬爾地夫的語言,但英語也廣泛使用。伊斯蘭教是馬爾地夫人唯一的宗教信仰。 馬爾地夫18歲以下的人口比例為35%,60歲以上的人口比例為5%。男女的健康預期壽命皆為77歲。屬於中高收入國家,衛生總支出佔國內生產總額是8.01%,2019年人均國民所得為9,680美元,人均政府醫療保健支出是336.0美元。世衛組織指出馬爾地夫神經精神疾病估計佔全球的18.7%疾病負擔。 馬爾地夫的行政區劃由環礁、島嶼和城市組成,每個行政區有自己管理的地方議會設立基本條款自治。2010 年政府公佈了根據《權力下放法》(The Decentralization Act)設立的189個行政區, 17 個環礁、4個城市及189個島嶼。 心理衛生由中央由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主責,其使命是確保國家以負擔得起、公平和可及性的方式參與,以實現卓越的優質衛生服務,進而實現健康的人口。 衛生部(MOH)在2018年發布的統計數據載明該國有一所公立英迪拉·甘地紀念醫院(Indira Gandhi Memorial Hospital, IGMH)及兩所私立的三級醫院。另外,在有人居住的島嶼上都設立初級保健中心以提供基本醫療保健服務,在較大的島嶼則另設有地區醫院和家環礁醫院。全國共有6所地區級醫院、4所環礁醫院、43個醫療衛生中心和一些私人診所,各地區醫院和保健中心分別提供不同的服務,並由衛生部評比。 英迪拉·甘地紀念醫院(IGMH),是首都馬累的最大的政府醫院,由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所捐助。因由政府管理故醫療費用全國最低。它是一所非常現代化的醫院,是當地人常去的醫院。第二大醫院是馬累的ADK 醫院,這是一家私人醫院,在中產階級公民和遊客中廣受歡迎。另一家私人醫院是2015年6月開幕的Tree Top Hospital,是一家多科的專業三級護理醫院,可容納210張病床,擁有30多個專科服務。 國家藥品管理局(National drug agency,NDA)是負責處理毒品問題的機構,主要是處理藥物濫用。藥物治療和康復中心(Drug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Centre ,DTRC)則提供使用治療性社區模型的社區護理。 |
二、心理衛生政策與體系 |
2004年亞洲海嘯後,在國際捐助的支持下,馬爾地夫開始制定國家精神衛生政策。2006年11月開始起草政策,但是進展甚微。由於政府更迭,導致該政策未能得到完全認可。直到2014年,由,一群倡導者在世衛組織的財政援助下恢復該項目,並且引發各界關注,並在2015年2月完成現有草案。該草案曾進行重大修訂,包括擴大對精神健康的定義,著重於預防精神障礙、促進精神健康、倡導精神健康和其他與系統相關的問題,並試圖推動一項為期十年的政策,隨後也制定一項為期五年的精神衛生計劃。這項政策草案仍在等待衛生部和其他有關利益相關部門的政治認可。 2015年再度制訂了健康總體規劃 (Health Master Plan, HMP),明訂了2016-2025年國家衛生目標和原則,並為公眾和衛生合作夥伴提供戰略指導和方向,做為制定各種衛生計劃和商業計劃的指導原則,希望藉此改善人民的健康並發展國家的衛生系統。 衛生部負責制定總體衛生政策和計劃,以及規範、監測及評估衛生活動和結果。與其他處於類似發展狀況的國家相比,馬爾地夫的醫療保健支出略高,2009年建立了全民社會健康保險計劃。 據WHO資料指出,該國目前尚無獨立的心理衛生法。 |
三、人力資源 |
全國約有醫師300名、護理師750名、藥劑師、化驗師、麻醉師、牙醫和放射等約共560名,病床600張。平均每1167人擁有一位醫師,每467人擁有一名護理師,每580人擁有一張病床。 由衛生部負責推動醫事人員的訓練,在健康科學學院及馬爾地夫等教育學院醫科學系(the Faculty of Health Sciences under the Maldives College Higher Education)實施中級訓練,主要培訓醫師、護理師、助產士、初級醫療護理人員、化驗技術員和藥劑師等。高級訓練則是送往國外深造,每年都有近200名醫師、護理師被派往國外培訓,利用其他國家的醫學培訓資源,以加速國家高級醫事人才的培養。 |
四、心理衛生照護體系與健康促進 |
馬爾地夫的醫療保健提供四層轉診系統,為了確保人民的基本保健服務,馬爾地夫每個有人居住的島嶼,不論人口多寡通常在十分鐘內就可以走路到達醫院或保健中心。再往上一層級是環礁級別的醫療機構和專科醫院;最高級別是城市和中央一級的三級醫療機構。島上的醫療機構根據需要和服務的可用性將患者轉介到環礁、地區和中央一級的更高級別的醫療機構。 目前,馬爾地夫的精神衛生系統受到組織和協調不力,精神衛生政策及計劃尚在推動中,因此並無立法以及缺乏訓練的精神衛生工作者。多數精神衛生資源都集中在首都馬累,少數外島提供精神衛生服務。而唯一提供三級照護的英迪拉甘地紀念醫院(IGMH)為精神病患者提供的住院服務非常有限,僅有4張分配給精神病患者的床位,沒有精神科病房,精神照護資源匱乏。 因為民眾普遍對精神健康和精神障礙的認知水平較差,且對精神障礙的患者有明顯的污名化和歧視,加上傳統的治療師和宗教領袖通常是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優先選擇。所以,在促進精神健康方面幾乎沒有著墨。 |
五、主要議題、挑戰與機會 |
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精神健康在馬爾地夫被嚴重忽視。儘管曾嘗試制定和認可這種政策,長期以來欠缺國家一級精神衛生政策或戰略。目前國家心理健康政策 (National Mental Health Policy)面臨最重大的挑戰,包括在各個層面對心理健康的污名化和缺乏認知,加上缺乏成熟的心理健康倡導團體。該政策中有廣泛的精神衛生範圍,但缺乏詳細的計劃和本地研究,也可能成為障礙。政治不穩定的背景及其對衛生部門的影響也是政治認可的重要障礙。堅持倡導精神健康和提高認知對於確保政策成功進行復甦非常重要。與一般精神衛生相比,毒品使用服務的發展相對較好。隨著介紹新的《毒品法》(17/2011),將對使用毒品的判決處罰為強制性治療方案。特別是在管理醫療服務供應,精神醫療預防工作以及滿足民眾心理健康需求和如何提供有效的優質治療康復機會,仍是目前重大的挑戰。 |
六、潛在交流議題 |
由於現在馬爾地夫培養本國醫務量能有限,隨著人口的快速成長和醫療事業的發展,對醫務人員的需求與日俱增,需聘任外籍醫師以彌補國內醫師的不足。現在全國外籍醫師佔50%,其他外籍醫務人員也佔了30%左右。馬爾地夫的精神衛生服務發展欠缺領導、協調和與一般衛生服務的整合。因此,除了醫護人員的教育訓練外,醫務管理亦是未來可以彼此交流的議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