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19-04-27 │ 發佈人︰後台管理員

【新南向搭橋計畫】2019年國際研討會 工作坊/專題討論會8:災難與創傷管理

 

本專題討論會由台灣成功大學護理學系林梅鳳教授發起,以護理及心理的專業角度討論台灣,印尼與菲律賓在災難與創傷的處遇與管理。印度尼西亞大學護理學院精神衛生護理系教授Budi Anna Keliat博士介紹了印尼龍目島(Lombok)和帕盧島(Palu)災難後護理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支持。2018年因尼發生了兩次重大災難,分別是龍目島地震和帕盧島的海嘯,成千上萬的受災者需要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支持。藉由行動研究法,該團隊在精神科護理師中進行了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支持的培訓,並對所有難民進行了壓力管理,於特定脆弱族群提供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支持,旨在加強心理健康並預防倖存者於災後可能發生的精神健康問題和精神障礙。

印尼大學助理教授Herni Susanti博士則報告了護士在應對不同類型的災害對健康的影響中的作用。重大災害期間和災後如何因應與介入,護理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在第一時間因應,檢傷分流,提供照護,照護與服務的協調,提供衛教,重大訊息及心理諮詢等。Herni Susanti博以護理在印尼三種不同之重大災害,即日惹的火山爆發,巴東的地震以及雅加達的洪水針對災害期間和災後因應的描述性研究,說明護理在印尼災難管理中的關鍵腳色。

來自菲律賓的聯合國人道主義協調員  John Ryan A. Buenaventura博士則討論菲律賓兒童,殘疾兒童,孕婦及哺乳婦女在人道處遇方案中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社會支持。弱勢族群之一的兒童,容易在災和中無法滿足基本需求,並遭受心理社會創傷。以海燕颱風造成菲律賓數千人死亡,數百萬人的生命受到影響以及數十億美元的損失。菲律賓因此推行一項在緊急情況和災難中保護兒童,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的政策,並在2016年頒布了這項被稱為《兒童緊急救濟和保護法》的政策。Buenaventura博士針對該政策隊心理健康相關研究,教育和實踐各個面向的影響加以探討。

來自台灣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謝碧玲教授則以2014年瓦斯氣爆為例,說明受災者可能遭遇的心理困擾。並探討創傷後的壓力症狀發展軌跡和相關的危險因素。此一縱貫研究藉由事件發生後2個月,1年與2年的問卷調查,謝教授發現受影響的群眾表現出四個症狀發展軌跡。其中沒有康復和有嚴重症狀的人需要更多的預防或介入,並觀察到發展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可能的風險因素包括事件對當事人的健康和日常生活的負面影響程度,以及當前的憂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