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19-04-27 │ 發佈人︰後台管理員

【新南向搭橋計畫】2019年國際研討會 工作坊/專題討論會5:重大災難與災難與社會心理變動

 

自然與人為災害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在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本場專題討論會邀請臺灣大學陳淑惠教授、長庚大學蘇逸人助理教授、印尼Universitas Muhammadiyah Surakarta Arum Pratiwi博士及Chlara Yunita Prabawati講師分享台灣與印尼兩國於重大災難後的創傷研究。

根據資源保存理論,在自然災難後資源可能會產生變化,無論是得還是失,都會損害心理健康。陳淑惠教授分享了在莫拉克風災後,對於受災居民所造成的影響。雖然風災造成了居民的損失,但也得到來自大眾的資源,而這些資源是否足以儲備受災居民的心理健康。在控制人口統計學以及資源損失、資源獲取等變項後,發現資源的供需程度與心理壓力呈負相關,亦即提供符合受災居民所需的資源,不僅可以幫助災後恢復生活,還可以更好的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

接著,由蘇逸人助理教授分享在2015年八仙水上樂園所發生的大規模燒燙傷災難的心理後遺症追蹤研究。研究中發現,倖存者中發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重度憂鬱症(MDD)相對常見,而創傷後成長(PTG)更是常見。而在災難發生後三年,分別有16.8%8.8%的參與者符合DSM-5所定義的PTSDMDD診斷,並且在MDD上觀察到性別差異。

後半場由印尼Universitas Muhammadiyah SurakartaArum Pratiwi博士及Chlara Yunita Prabawati講師講述在印尼所進行的,有關自然災害倖存者的生活經歷以及身體活動對於災難後的介入及成效。Arum Pratiwi博士表明自然災害是不可避免的事件,且大部分的PTSD患者都是起因於自然災害,所以如何讓PTSD患者在生活中得到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議題。而Chlara Yunita Prabawati講師也分享在研究中發現,身體活動與憂鬱程度呈現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