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萊
*人口2020年、人均所得和餘命數字以2019年UN數字更新為準 *醫療資訊以WHO最新報告2017Mental health Atlas 資料為準 |
一、概述 |
汶萊達魯薩蘭國,簡稱汶萊,是屬於小型君主制國家,面積約5,765平方公里,位在亞洲第一大島婆羅洲島北岸。2020年人口約有43.7萬人,2/3為馬來人,華人約占總人口11%。汶萊人口相當年輕,15歲以下人口佔1/3,65歲以上不到3.5% ,WHO的資料平均壽命是74.3歲。官方語言是馬來語,也使用英語和閩南話。伊斯蘭教是官方宗教,約有三分之二人口是穆斯林。平均國民所得為32,230美元,屬於高收入國家,在東協國家中的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僅次於新加坡,並已經達成WHO的千禧年衛生發展計畫目標,愛滋病毒(HIV)與愛滋病(AIDS)的盛行率很低。主要疾病負擔為非傳染性疾病,2014年80%的主要死因為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 縣(Daerah)是汶萊的主要行政區劃。該國由摩拉縣、馬來奕縣、都東縣、淡武隆縣四縣構成。每個縣皆設有縣公所(Jabatan Daerah),各公所設有一名民政事務專員(Pegawai Daerah),由政府任命產生,為內政部轄下的單位。縣下設有次級單位鄉(Mukims)鄉下由若干村(Kampung)或城鎮組成。各鄉及其下轄行政單位皆由縣公所管轄。 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是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使命是提供全民高質量和全面的衛生保健系統來改善汶萊達魯薩蘭國人民的健康和福祉。 |
二、心理衛生政策與體系 |
政府於2014年11月1日發佈2014年心理健康令(The Mental Health Order 2014),旨在解決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治療、福利和保護問題。確保平等、減少歧視有精神障礙的人,並以患者為中心整合解決護理和治療、及後續康復和重新融入社會的問題,同時也改善了非自願入院的管理,提升了患者的人權等,大幅改善心理健康和福祉。但處理精神障礙罪犯的精神衛生立法尚不完善。1951年的《刑事訴訟法》(The 1951 Criminal Procedure Code)針對“心智不健全的人”,但沒有包含對此類人的定義。 由衛生部提供免費醫療和健康照護,涵蓋四家綜合醫院,及16家基層保健中心和診所網,涵蓋婦幼門診,交通不便的區域,則透過空中醫療提供服務。另外有兩家私人醫院提供政府綜合醫院未提供的服務,汶萊未提供的醫療或手術,則將患者送往海外就醫,由政府支付費用。 基層保健中心提供一般健康照護、孕婦與產後照護,還提供心理衛生與眼科服務。公民與永久居民的醫療照護免費,外國公民可以付現或是透過保險付費。 汶萊2011年開始推動電子病歷,從醫院開始分階段實施,再推廣到基層醫療。包括人口基本資料、診斷等,後續將大規模收集健康數據。 精神醫療部門一直積極推動將心理衛生納入基層醫療與社區服務,經常舉辦各種專題訓練課程。精神專科門診每週或隔週在衛生所的基層醫療單位進行,目前也可以在基層醫療取得部分藥物以促進彼此的合作。 汶萊的非政府組織目前沒有參與心理衛生照護服務。僅有兒童自閉症與學習障礙的團體。沒有私人的日間或復健資源,沒有緊急專線、沒有照顧者或專業團體。因為疾病的污名化,病患與家屬並不主動就醫,社區復健服務鼓勵病患與照顧者透過心理衛教團體、活動來互相支援,希望病患與家屬能達到主動投入的過程。 汶萊人民相信各種身心疾病是因為超自然現象導致的,會優先採行傳統治療,很多病人跟家屬會先去諮詢伊斯蘭教療癒系統的意見。這些傳統治療師有自己的方法處理超自然原因造成的身心健康問題,與現代精神醫療的對話有限。目前汶萊的衛生部對此現象並無政策,也沒有相關研究。 |
三、人力資源 |
WHO的2017年心理健康地圖集指出,該國每10萬人中從事精神衛生工作的衛生專業人員人數,有精神專科醫師1.2人、護理師15.09人、心理師50.03人、社工師0.24人及職能治療師0.48人。
人力資源和服務的可持續性是重大挑戰。在衛生服務部門工作的專業人員人數列於下表1,有6名全職顧問或專科精神科醫生,其中2人是2013年底新招聘的。精神科專職“醫務人員”或“高級醫務人員”有8人。這些是接受過一些精神病學培訓的醫學畢業生。大多數醫務人員是外國人,他們簽訂了3 年服務契約。
汶萊大學(Universiti Brunei Darussalam)的PAPRSB健康科學研究所(Pengiran Anak Puteri Rashidah Sa'adatul Bolkiah 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s, PAPRSB HIS)是國內僅有的醫學教育機構。提供臨床前本科課程。畢業生被派往海外合作機構完成臨床培訓。近年來,學習英國的制度,為歸國醫學畢業生設立了為期2年的基礎培訓計劃。為初級保健醫生製定了職業培訓計劃。這兩個計劃都提供3到4個月的精神病學輪換。精神病學作為一門專業沒有既定的研究生培訓計劃。有前途的當地醫生被派往海外接受培訓,由政府資助。首都斯里巴加灣市的RIPAS醫院(Raja Isteri Pengiran Anak Saleha, RIPAS)精神病學部門正在開發與國外精神病學培訓計劃進行獎學金或交流計劃的機會,並計劃與海外機構合作開展更高級別的培訓計劃。RIPAS是汶萊最大的主要醫院。也是主要的轉診醫院,醫院可容納1260床,擁有257名醫生。該醫院由政府出資,由衛生部管理,亦是汶萊大學的教學醫院。
護士培訓是由衛生部與Pantai Jerudong專科中心(Pantai Jerudong Specialist Centre, PJSC)和汶萊技術教育學院Institute of Brunei Technical Education (IBTE) 合作進行的。MOH招聘具有基本普通護理資格的護理師,在RIPAS醫院或SSB醫院的精神病科工作後,可以申請獲得心理健康護理文憑。有些人有機會被派往海外或當地大學深造。護理師由精神衛生工作者、護理助理和服務員替補。臨床心理學家、職能治療師或社工尚無正式的培訓計劃。多數醫療人員在國外接受進階訓練。
四、心理衛生照護體系與健康促進 |
心理衛生服務的經費來自醫院服務預算,無單獨計算。個別計畫的費用來自衛生部。醫療服務完全由政府出資,公民和永久居民就醫含處方費僅需支付1美元,外國人則需負擔3.5美元的就醫部分負擔,及住院、檢查與藥物費用。12歲以下則完全免費。
依據2008年國家心理健康報告指出,該國心理健康服務全部由政府營運,主要設在 RIPAS醫院的精神病學部和 Kuala Belait 鎮的 Suri Seri Begawan (SSB) 醫院。當時共有32床精神病床(RIPAS 醫院20床,SSB醫院12床),但RIPAS醫院的病房經常爆滿。沒有專科住院病房,所以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都入住同一普通病房。
在社區精神醫療的方面:設有社區心理健康團隊包括兩到四名精神科護士和會診醫生。在四個地區醫院提供服務,診療重點是藥物治療、精神狀態監測及讓患者及其家屬參與治療。多代同堂是很常見的。亦成立社區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小組,由一名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專家監督三名護士組成。每個區都有日間醫院設施,配備護士,通常與社區團隊服務共享。斯里巴加灣市有一個相當完善的社區康復中心。
汶萊沒有精神專科醫院,每一區的綜合醫院提供精神科服務。但僅有兩個區提供住院服務,另外兩個區只有門診、日間照護以及社區服務。目前無私人醫院提供精神醫療服務。各種服務機構與床數如表2。
資料來源:東南亞國協心理衛生系統報告, p.7
RIPAS醫院精神科提供的住院服務,是急性病床20床,涵蓋周邊總人口32萬的區域,患者有超過60%是非自願入院。亦提供門診服務;社區復健中心及日間病房在醫院附近的住宅區。另一個醫院則提供16床住院服務、日間病房、社區復健及社區心理衛生服務。
近年對精神科住院病床的需求大幅增加,佔床率在80%至130%之間,但由於沒有可以轉診的社區服務或慢性住院病床,導致慢性病人可能長期佔用急性病房,直到2012年第一個女性慢性精神疾病患者設置的社區家園成立前,約有40%的急性病床被慢性病人不當佔床。社區型住院服務提供慢性患者復健機會,降低急性病房不當使用。男性患者的社區家園則在2014年成立。
有為一般非精神住院病人、開刀病人的精神醫療服務需求提供照會,與原團隊共同照護。兒童青少年的精神科服務則由一位兒童青少年專科醫師與護理師的團隊共同提供服務,包括每月在醫院提供一次門診以及兩週一次在社區兒童發展中心的服務。從2011年起在監獄與國家戒治復健中心提供司法精神醫療。
汶萊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種類很有限,僅奧氮平(Olanzapine)、利培酮(Risperidone)、喹硫平(Quetiapine)和氯氮平Clozapine)。長效針劑帕潘立酮(Depot paliperidone)只提供部分特定病人。SSRI抗鬱劑只有氟西汀(Fluoxetine)、氟伏沙明(Fluvoxamine)和舍曲林(Sertraline),米氮平(Mirtazepine)和文拉法辛(Venlafaxine)並非穩定提供。受限於多數藥物只能由精神科的資深醫師開立處方,無法及時在基層醫療的門診取得,導致精神科的社區服務受限。
衛生部(MoH)下屬的健康促進中心(Health Promotion Centre, HPC)會針對各族群來推行一些心理健康促進活動,像是全年針對目標族群如學生、老師、社區領袖和村長進行心理衛生促進演講、推動一日的心理健康意識講座、辦理心理健康座談會或是考察訪問等,以提升全民對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認識和覺察。電子、印刷媒體與展覽用於對大眾傳播有關精神障礙和可用資源的訊息,希望能讓精神疾病患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眾接受精神疾病是可治療的將有助於降低對精神疾病相關的污名,對患者與家屬被社區接受有直接的效益。
五、主要議題、挑戰與機會 |
人們早就認識到需要增加精神病學專家的數量。當地精神科醫生的數量尤其需要增加,因為無法用馬來語直接與患者及其家人溝通的外籍專家和醫生在患者的評估和心理治療管理方面處於明顯劣勢。 護士和專職衛生專業人員的精神病學培訓都是需要進一步發展的領域。 心理衛生服務與基層醫療的整合,及社區服務的擴展是主要議題。 汶萊沒有記錄在案的精神障礙患病率研究,但精神科醫生熟悉的常見疾病由精神衛生服務機構評估和治療。精神衛生服務面臨許多任務。優先事項是提高對精神病學的認識和了解,及開展流行病學研究。 由於精神病學仍然是該國少數醫學畢業生的不受歡迎的職業選擇,國內多數精神衛生服務都由外籍職工擔任,該國衛生專家有一潛藏危機是,擔憂該國石油儲備枯竭的影響,可能導致許多外籍醫護人員離境,將對精神衛生服務部門造成打擊,因為精神衛生醫務人員完全由外國人組成。他們大多在英國接受培訓,在那裡他們作為本科生通常有幾週的時間接觸精神病學。少數汶萊初級醫生目前正在附近國家接受精神科醫生培訓。 |
六、潛在交流議題 |
需要增加精神科急性病床與專業人力,本土心理衛生研究缺乏,如缺乏精神疾病與藥物濫用盛行率的資料都是較迫切的需求。當地精神健康領域的研究機構有限。上表有一些關於藥物濫用者群體中精神障礙患病率的數據,需要對精神障礙的流行情況及該國特有的問題進行本地研究,以便更好地為服務發展計劃提供信息。與該地區的學術和研究機構建立夥伴關係可以成為鼓勵此類研究的有用方式。未來交流的議題是精神醫療人員的代訓及建立研究夥伴關係等。 |